本文作者:sukai

百色文学艺术(百色文艺杂志投稿方式)

sukai 05-27 93

  在广西,沿着一条美丽的高速公路往西,在还未欣赏够两旁的青山秀水时,便踏进了百色这块红色故土。

  作为一座聚居着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的城市,百色的少数民族风情原生原态、绚烂多彩,壮民族布洛陀文化、黑衣壮文化等近10个品牌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三月三歌圩、苗族跳坡节、彝族跳弓节、句町文化节等民族节庆流光溢彩,目不暇接。走近百色,如同走近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可以与七彩民族来一场面对面的对话。

  旧州——绣球之乡 非遗民俗

  在边关风情浓郁的靖西,有一条著名的绣球街——旧州街,沿着街道一直向前漫步,在著名景点文昌塔前便会逢着这样一群载歌载舞的大爷大妈。他们来自靖西壮族博物馆文艺队,而这支队伍在当地早已小有名气,甚至带着当地民俗风情走出了广西,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节目。

  大爷大妈们并非专业的演员,平时各有自己的工作,只有逢着节庆或是有表演的邀约,大家伙儿才会聚集在一起,为大家呈现一场独具壮族特色的表演,虽然是业余的演员,但他们都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举手投足间,丝毫不见业余的影子。

  在他们的表演剧目中,每一个节目都保留了壮民族长久流传下来的风俗,也展示着壮民族浓浓的生活气息。《田间矮人舞——喜庆丰收》:壮汉们将竹篓套在头上,竹篓上贴着写有“五谷丰登”的红纸,光着膀子,在肚皮画上一张张喜庆的脸庞;女人们则将画上表情的竹片戴在脸上,将稻杆围在身上,如稻草人一般。整个舞蹈滑稽欢乐、趣味十足,表达了壮族百姓秋收时的喜悦心情。《春牛舞》:一人套上水牛造型的外壳,一人牵着“牛”唱起颂歌。在壮族人的生活中,牛既是劳动的工具也是人们的朋友,因此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都是壮族的牛魂节,在这一天,牛可以不进行劳作,且人们会给牛奉上各种好吃的食物,以犒劳它们一年的辛勤劳作。《靖西八音》:虽叫八音,但并不是指八个音符,而是指制作乐器的八种材料——牛角、葫芦、竹子、竹笋、马头骨、棕榈树、马骨、木头,这一个个造型独特的乐器,都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壮族人民心灵手巧、热爱生活的品质。八种材料制成的弦乐器声音各异,一同演奏,声音宛如天籁一般。发展至今,八种材料也已升级为十二种材料。

  除了歌颂生活和劳动,壮族民歌里也不乏对爱情的歌唱。《田螺吹绣球曲》用田螺壳做乐器伴奏,歌唱唯美的爱情故事;《马驴迎新娘》用喜庆逗趣的表演,展现了壮族人传统的婚嫁习俗。

  吉星岩——天上迷宫 南路壮剧

  洞外毫不起眼,洞内妙不可言,这是位于百色德保的吉星岩景区。在这座被誉为“罕见的岩溶景观博物馆”和“天上迷宫”的入口处,本地德保壮剧团带着南路壮剧表演恰巧巡回演出至此地,让不少游客饱览壮剧的眼福。

  在广西,壮剧有南路、北路之分,南路壮剧流传于广西壮语南部方言地区靖西、德保、那坡、田东、天等、大新等县(市),而德保县南路壮剧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地方特色浓郁,深受百姓喜爱。

  南路壮剧的伴奏,主要乐器为马骨胡;南路壮剧的主要唱腔有平板调、平高调、叹调、彩花调、喜调、诗调、哭调、扫板、高腔等,风格热烈。主要唱腔的唱词,都保持了壮族传统民歌的特有韵律结构,唱起来使人觉得简中有繁,同中有变,婉转起伏,连绵不断,听而不厌,韵味无穷,这在我国戏曲中是独具一格的。

  南路壮剧在行腔时,还采用“一人唱众人和”的帮腔形式,演员在台上演唱,乐队在后台助唱。帮腔在制造舞台气氛、烘托剧情环境方面有着强烈的艺术效果。

  南路壮剧的知名剧目有《宝葫芦》、《百鸟衣》、《解臼》、《双状元》、《双花配》等,但南路壮剧的传承发展,也少不了创新、与时俱进。此次德保壮剧团带来的《马骨胡之恋》就是一部延续传统壮剧音律来创作的、适应现代观赏需求的新作品。全剧以男女主人公在梦中因马骨胡相识相恋为主线,充满了神秘梦幻的色彩,展现了年轻男女自由恋爱的美好,同时也宣传了壮族的特有乐器马骨胡。

百色文学艺术(百色文艺杂志投稿方式)

  虽然德保壮剧团的演员平均年龄在50 岁以上,且多为业余演员,但鲜艳的民族服装,富有韵律、中气十足的唱腔,一招一式都让古老的壮剧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敢壮山——人文始祖布洛陀

  “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意为充满智慧,知晓万事的老人。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和道德神。

  田阳敢壮山是传说中布洛陀居住的地方。山上有布洛陀、姆六甲居住的岩洞姆娘岩、布洛陀守护神居住的岩洞将军洞、鸳鸯泉等多处遗址,及通天洞、连理树等奇观异景。布洛陀也被认定为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

  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景区是目前广西最大、最早的歌圩所在地,每年农历三月初七至初九,都有来自周边百色、田东、巴马、东兰、凌云、德保等市县十多万群众汇集这里,祭祀布洛陀。因此,每年在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景区,都会举办盛大的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海内外的壮侗语系同胞也齐聚于此一起公祭人文始祖布洛陀。

  田阳——千年技艺 刀尖狮技

  单人“上刀山,下火海”的表演看得不少,但是刀尖上的舞狮你看过吗?

  舞狮作为壮文化的一部分,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也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田阳舞狮也是名声在外。田阳壮狮与南狮北狮不同,有高难、惊险、奇美的特点,体现浓郁的民族特色,有史料记载以来,它已经流传了450多年。

  这支1980年成立的田阳舞狮艺术团将舞狮表演做到了极致。自田阳舞狮艺术团成立后,团长李永茂便开始了对舞狮表演的创新,独造了“刀尖狮技”等一系列的高空表演,誉满全国及海外。目前,田阳舞狮艺术团已被评为国家4A级舞狮团。

  在“刀尖狮技”的表演中,演员们除了要在地面上将狮子的活泼灵动展现出来,更要踩着锋利的刀尖,爬上高台,非常考验狮头狮尾的默契程度。然而登高只是“刀尖狮技”的第一步,当狮子成功爬至四周都是锋利钢柱的高台后,还将表演一系列跳跃、托举等动作,十分惊险,让人看得心惊肉跳;而拿着花球的引狮人更要在高台之上展现一把硬气功——用腹部顶着钢柱在高空旋转。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田阳舞狮团的演员多为十几二十岁的年轻小伙,每一个能登台表演的演员,至少都经历了两年以上的训练。(吴靖)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