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文学艺术产生起源(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qiaoqingyi 06-16 48

  简述艺术的起源

  “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提出,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巫术说

  也称“魔法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它建立在对原始习俗和巫术信仰的研究基础之上,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和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首先提出。他们从原始人的思维“万物有灵论”出发,认为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是原始宗教巫术(魔法)的直接表现;描绘动物是为了把它作为魔法仪式和膜拜的对象(如画一头野牛,就希望能获得战胜真野牛的魔力)。这种说法把文艺的产生同人类最早的狩猎活动和信仰崇拜、原始宗教联系起来,确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原始艺术不都同巫术、魔法有关,在人类的巫术活动之前已有了审美活动,巫术并未先于艺术,也并非与艺术同源。实际上,巫术、魔法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果没有劳动生产,巫术魔法活动也就不会产生,故而它并未能揭示出文艺起源的根本原因。

  “模仿说” 或“再现说”:

  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摹仿说

  是一种古老的文艺起源理论。它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摹仿本能,是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不同的艺术,只是摹仿的对象和媒介不同而已。古希腊许多哲学家对此都有论述。如德谟克利特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但较为系统的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摹仿是“人类的天性”。他说:“一般说来,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时候起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摹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摹仿得来的),人对于摹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经验证明了这样一点: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惟妙惟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摹仿出于我们的天性,而音调感和节奏感(至于‘韵文’,则显然是节奏的段落),也是出于我们的天性。”亚里士多德同时认为,不同艺术的产生,只是由于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不同。他的《诗学》就奠立在“摹仿说”的理论基础上,并通过对悲剧,史诗的分析来证实自己的理论。此后,“摹仿说”经由文艺复兴时列奥那多·达·芬奇的“镜子说”为中介,转化为“再现说”,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文艺理论。

  摹仿说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性质,对后世艺术发展曾产生过深远影响。但是,它把摹仿归结为人的“天性”和“本能”,没有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阐明摹仿的动机,更没有说明摹仿与创造的本质区别。因而,“摹仿”说是不科学的。

  艺术的游戏发生说。

  游戏说产生于18世纪的德国。它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游戏是人解脱了物质和精神束缚之后,利用剩余精力创造自由天地的活动。

  游戏说最早可追溯到康德。康德《判断力批判》把艺术同劳动进行了比较,认为艺术如同一种自由的游戏:“它是对自身愉快的,能够合目的地成功。”

  后来,德国生物学家谷鲁斯又补充说,游戏并非无目的的活动,幼小的动物和儿童的游戏,都是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准备。例如女孩子玩布娃娃就是为未来作母亲的准备。周此,游戏先于劳动,劳动只是游戏的产儿。

  以游戏说解释艺术的起源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原始艺术同游戏确有不少相通之处,它符合艺术发展的唯物论观念和人类进化的过程。其次,它看到了审蓑活动的非实用功利性,在谷鲁斯那儿,还揭示了游戏、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区别,特别提出了艺术具有一种外在目的;即传达于他人的希望。

  游戏说的失误在于它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游戏的起源,这不能说明人类的启然本能如何转化为理性的行为。游戏说没有看到游戏向审美活动转化的社会原因,特别是忽视了游戏与劳动的关系,犯了简单化和机械化的错误。说原始人的装饰和艺术活动都是因为精力过剩,与实证材料也不相符合的。

文学艺术产生起源(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表现发生说

  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与交流的需要,故此说又称“情感表现说”或“心灵表现说”。这种说法曾受到西方许多文艺家和心理学家的拥戴。如托尔斯泰主张“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厨川白村把文艺看做“苦闷的象征”等。影响较大的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艺术只不过是人的心理变化的表现,把文艺的起源归根于人的潜意识活动,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变相满足,是一种“白日梦”。

  持这类观点的还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和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特别是抒情的表现。科林伍德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表现情感。因此,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像和情感的表现。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 术晶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 这些说法虽然强调丁人的主体意识、主观感情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但割断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排斥了理性因素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显然也是片面的。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