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surfacepro编程(surfacepro编程怎么样)

qiaoqingyi 08-14 83

  2007 年以前,微软在计算机领域的影响力是具有垄断性的,Windows 平台在消费者市场大为普及,大多数第三方开发商只能依附于微软的生态。而在专业内容的生产上,除了 Unix 为极个别编程者创造了工作环境之外,其它生产者几乎没有别的选择。

  也因由于此,微软根本无需在计算机的针对性上大做文章。

  苹果的自我革新改变了这一点,尽管 iPad、iMac、Macbook 等产品主要面向的还是消费者市场,但其更为简洁的原生系统、贴近 Unix 的开发环境、以及适用于设计的技术应用(比如 Retina 屏),在“生产力工具”方向撕开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纳德拉继任微软 CEO 之后,改变了公司模糊不清的策略,转而将硬件重心偏向生产力工具方向,局势自此出现了反转。Surface Book 成为了泛用领域对标 MacbBook 的存在,而另一方面,无论是新兴的 HoloLens 还是刚刚发布的 Surface Studio,都在偏离消费级市场,逐渐走向更为专业的使用人群。

  有趣的是,苹果似乎也在“专业性”上开始精进起来,从刚刚结束的发布会上也能看出些许端倪。基于可供拓展的 Touch Bar,Macbook Pro 逐渐成为了适配各种生产环境的独特利器。

  Touch Bar 的出现,更像是对于触屏的一种妥协

  Surface 产品线在诞生之初其实是饱受诟病的,从取消 Surface Mini 项目到 Surface Pro 3 的投产,微软两年间总共烧掉了 17 亿美元。就在人们认为这个系列要淡出视野时,Surface 却最终凭借着贴近 Macbook 的工业水准,以及创新的二合一结构站稳了脚跟。

surfacepro编程(surfacepro编程怎么样)

  相比收回成本,Surface 的意义是一个全新产品线的拓展。

  苹果自然不会坐以待毙,iPad Pro 成为了它们对抗“二合一”的法宝。然而,iPad Pro 一经问世就成为了嘲笑的对象,人们普遍认为这只是在平板的基础上加了个键盘,完全无法与 Surface 抗衡。

  Surface Book 最为出彩的一点,就是触屏功能的良好应用。发展至今,消费者已经自然的将它当成了产品体验的一部分,用起来至少不会感到蹩脚。尽管苹果还是不愿在 Macbook Pro 上加入触屏,但 Touch Bar 的体验已经与此非常相似了。

  从发布会上的演示来看,Touch Bar 可以实现 Final Cut Pro 的时间轴调整,也可以基于 DJ pro 成为一个调音台——这与触屏其实差别不大。有所不同的是,通过第三方开发商的合作拓展,Touch Bar 将在细分内容上更加出色。

  客观来说,Touch Bar 的用处着实不大,但它的出现预示着苹果对于 Macbook 产品线的思路发生了转变。

  MacBook 和 Surface Book 的定位相对重叠,苹果和微软都在寻求突破

  在搜索引擎中键入“Macbook”、“Surface Book”等相关字眼,出现得最多的一定是它们之间的对比——因为这两个系列的应用领域实在是太相似了。尽管对立的支持者会从外观、配置、应用场景来加以区分,但通常也解决不了消费者的困惑。

  Macbook Pro 衍生出了对标触屏的 Touch Bar,而微软则在触屏的应用上加以精进,推出了 Surface Dial 这样的绘图外设。它们大方向上都是为了满足专业生产者的使用需求,但在细节方面,则走向了两条不同的分支。

  Tuch Bar 的内嵌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它的泛用性,而 Surface Dial 的使用面虽小,但它可以基于触屏延展到各个平台,且体验更为优秀。Xbox 控制器和摇杆外设之间也有相似的矛盾,虽然前者的使用体验受到了一致推崇,但如果你在玩 Ace Combat 时掏出飞行摇杆,旁观者一定会觉得更酷。

  可以看出,双方最新的产品都在往专业生产的方向迈步,但微软的这一步迈得更大。与 Macbook Pro 较为谨慎的变革不同,Surface Studio 几乎将消费级市场抛诸脑后,而基于转轴的三段式结构,也在告知人们这款产品不应该“正常”的去使用。

  针对内容工具,苹果也放宽了警戒线

  在介绍了 Final Cut Pro、PhotoShop、DJ pro 中的 Touch Bar 应用后,苹果还额外提到了微软 Office 对于这个控件的支持,而没有像往常一样拿着 Surface 产品开涮,这足以看出它们正在积极的笼络第三方内容开发者,之前与思科、SAP 的合作也佐证了这一点。

  要知道,尽管苹果系统一直支持工具类的第三方软件接入,但相关的协议约束却极其不友好。以 Safari 为例,苹果只允许开发者使用老旧的 WebKit 和 WebKit Java,自己则将最新的引擎雪藏了起来。谷歌在开发 Chrome iOS 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而 Mozilla 甚至因为技术限制,终止了 Firefox iOS 的开发。

  由此来看,想要更好的拓展 Touch Bar,苹果只能放开第三方开发商的权限。这其实是一种互利的形式,开发者获得了一个全新的窗口,而 Macbook Pro 在固有应用的基础上,又能增加很多适配的工作场景。

  如果说 Macbook Pro 是苹果在生产力工具领域的横向延展,那么 Surface Studio 就是微软与之交叉的纵向精进。时隔 9 年之后,苹果和微软的位置似乎对调了过来。

  Satya 在谈及 Windows 生态时表示:

  为了打造全新的东西,人们需要去冒各种各样的风险,我们必须为新推出的设备承担责任,但这也是构建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之下,Macbook Pro 的惊喜实在是不算太多。不过这也可以理解,Macbook Pro 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而 Macbook 的相关设计本来就比较完善了,Touch Bar 也算是一个有趣的革新。Surface Studio 毕竟是全新的产品,亮眼之处自然会多那么一些。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