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文学艺术年度发展报告(文学艺术年度发展报告怎么写)

sukai 08-26 85

  一、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博考试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招生目录(育明考博辅导中心)

  

  

  育明考博备考解析:

  1、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5年有13个研究方向13位导师招生,2016年有12个研究方向12位导师招生,其中1-5方向为戏剧戏曲学,6-10方向为电影学,11-12方向为广播电视艺术学,每年的招生人数在9-13人之间。每位导师的的研究方向不同,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课二的考试内容也有所不同。

  2、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10:1-15:1左右(竞争较激烈),最终录取的学生专业课分数都较高,所以复习中要注重专业课的复习。

  3、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二、普通招考报考条件及准备材料要求

  (一) 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现役军人报考的要求及办法,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 报名程序及提交材料

  (1)《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报成功后自动生成并打印);

  (2)《思想政治情况表》;

  (3)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信;

  (4)身份证复印件,及近期正面免冠白底一寸照片2张,照片后务必写上姓名;

  (5)硕士毕业生需提供硕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及硕士学位论文,以同等学力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者需提交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

  (6)全日制学历教育应届硕士生需交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学生证复印件及学位授予单位的证明书(入学前验证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并补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7)同等学力考生需提供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学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和学位论文;同时提交本人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所报考专业方向的论文(需发表于省部级期刊或高等院校学报)或著作1-2篇(部)原件和复印件,报考材料提供不全者,不予资格审查;

  (8)美术学、美术设计创作实践类方向考生需提供本人创作的美术(设计)作品照片3-5张,如有本人出版的画册、参加重要展览和获奖的证明材料,可一并提供;

  (9)跨专业报考我院的考生需提交至少两篇与所报考博士专业相关的公开发表的论文(需发表于省部级期刊或高等院校学报);

  (10)在职攻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必须已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并提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否则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对待;

  (11)在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并提交认证材料;

  (12)报考者务必提供本人最近三年的各项科研成果,包括:出版的专著、发表的文章及创作作品,参加展览(演)的作品图片(多媒体)等,无任何科研成果者不予接受报考;

  (13)报名费缴费凭证。

  

文学艺术年度发展报告(文学艺术年度发展报告怎么写)

  2016年报考与河北传媒学院联合培养的考生复试分数线:(1)外国语单科40分(含)以上;(2)专业一单科80分(含)以上;(3)专业二单科90分(含)以上;(4)政治理论(同等学力加试)60分(含)以上。

  复试内容:(

  1.复试面试:

  ①外国语听力和口语测试:由外语测试小组负责进行。听力以笔试方式测试,口语以口试方式进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测试: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满分为100分,其中听力40分,口语60分。该项考核计入复试面试成绩,占复试面试成绩10%。

  ②专业面试:在给出的10个抽答试题中选出2题作答,同时回答复试小组的现场提问。评分标准为2个抽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复试小组的现场提问为40分。

  所有专业考生的得分均由面试小组评定,满分为100分。该项考核计入复试面试成绩,占复试面试成绩90%。

  ③综合素质考核:以笔试和面试两种方式进行。笔试时间为半小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测试: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协作性和心理健康;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

  评定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该项考核不作量化计入复试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复试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计入复试总成绩,不及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2.复试笔试:

  理论类考生考试内容为“专业论文写作”(按报考专业方向命题),字数不少于3000字;实践类考生考试内容为“专业技能测试”(按报考专业命题),时间均为3小时。

  满分为100分,考核成绩不及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3.复试面试及复试总成绩的计算方法:

  复试面试成绩=外国语听力和口语得分×10%+专业面试得分×90%

  复试总成绩=复试面试成绩+复试笔试成绩(专业论文写作或专业技能测试)

  4.同等学力加试:

  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硕士主干课程:文化艺术通识、专业综合测试。考试形式一律采取笔试。

  每门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均为100分。该项得分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不及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四、中国艺术研究戏剧戏曲学专业介绍: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中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其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为第一任院长。自1951年4月毛泽东主席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在著名戏曲理论家张庚、阿甲,戏曲史学家傅惜华、黄芝冈、郭汉城的带领下形成了理论研究与戏曲改革同社会主义新文艺建设紧密结合的研究特色,形成了文学、历史、音乐、声腔剧种、表演、导演、舞美等全方位的戏曲理论研究体系,将戏曲学术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当代戏曲史》、《戏曲艺术论》、《中国近代戏曲史》、《前海戏曲研究丛书》、《张庚文录》、《中国话剧史》、《葛一虹文集》、《中国曲艺通史》、《中国曲艺志》、《中国曲艺概论》等重要著作。

  戏剧戏曲学科曾经拥有张庚、阿甲、傅惜华、黄芝冈、郭汉城、沈达人、何为、黄克保、龚和德、刘念慈、余从、肖晴、傅晓航、章诒和、黄在敏、刘荫柏等一大批成就斐然的著名导师。目前导师队伍中有贾志刚、刘文峰、刘祯、秦华生、马也、毛小雨、谢雍君、王馗、孙红侠、刘彦君、宋宝珍、杨云峰、吴文科、田莉等在学术领域中有广泛影响力的学者。近年来,我院戏剧戏曲学科全面发展,研究方向在原有戏曲史、戏曲理论、戏曲美学、曲艺史论、话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0世纪戏曲学术史、戏曲美学、比较戏剧、少数民族戏剧、戏曲创作论、戏曲民俗学、曲艺学等理论研究以及戏曲表导演等实践类研究方向,丰富了学科建设、实现了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培养。

  目前我院戏剧戏曲学学科的研究方向种类众多,学科构架完备,主要有戏曲理论与批评、中国戏曲史、戏曲美学、戏曲表导演研究、戏曲民俗学、当代戏曲批评、少数民族戏曲研究、民间戏剧研究、话剧史论、曲艺史论、戏剧戏曲导演和戏剧戏曲表演等。我院戏剧戏曲学的研究传统和研究特色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关注戏剧戏曲学现状,注重文本、舞台和田野考察三者的结合,对戏剧这一立体的舞台形式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已经出版的《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当代戏曲史》、《中国近代戏曲史》等大型学术著作为整个戏剧戏曲学学科构筑出了一个理论体系。

  2002年来我院承担国家及各类课题多项,如参与北京市承担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三卷本《北京戏剧通史》之金元卷、民国卷,该书获北京市科研成果二等奖、全国艺术科学成果三等奖;还有《清代戏剧发展史》的主要撰稿和合作主编也为我院专家。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文化部受命下成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昆曲”作为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与我院戏剧戏曲方面的专家学者所做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我院戏剧戏曲学科研人员参予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研讨,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这一切对北京市乃至全国的戏剧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目前,本学科的学术团队承担着包括《昆曲艺术大典》、《京剧艺术大典》、《戏曲资料数据库》、《近、现代戏曲论著集成》、《当代昆曲导演艺术论》在内的30多项国家、省、院级重大或一般课题,具有了综合、全面、系统化的学术研究形态。随着诸多课题的完成,本学科必将会得到长足而有序的发展。

  我院戏曲研究所、话剧研究所、曲艺研究所三大所的专家及科研人员建构起了戏剧戏曲学这一重要的学科。其中拥有研究员(教授)11名,副研究员(副教授)12名,助理研究员(讲师)12名,除3名外其余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且科研人员结构呈年轻化梯队趋势发展。其中中国戏曲史志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为刘文峰,中国戏曲理论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为贾志刚,中国戏曲史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为王馗,当代戏剧理论批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马也,东西方戏剧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为毛小雨,中外戏剧比较这一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是刘彦君,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是宋宝珍,曲艺研究方向主要有中国曲艺学,其学科带头人为吴文科。

  近年代表性成果有:余从、王安奎主编《中国当代戏曲史》;贾志刚主编《中国近代戏曲史》;王文章主编、刘文峰副主编《傅惜华藏古典戏曲曲谱身段谱丛刊》;郭汉城主编《前海戏曲研究丛书》;王文章、刘文峰等主编《京剧大师程砚秋》;王安葵、何玉人著《昆曲创作与理论》;刘祯、谢雍君著《昆曲与文人文化》;贾志刚、熊姝著《昆曲表演艺术论》;宋波著《昆曲的传播流布》;王安葵、刘文峰、谢拥军、何玉人、王娜、包澄洁著《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报告集》;胡芝风著《戏曲舞台艺术创作规律》;何玉人著《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刘效民著《四川坊刻曲本考略》;郑雷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刘祯著《民间戏剧与戏曲史学论》;戴云著《〈劝善金科〉研究》;毛小雨著《虚幻与现实之间》;刘文峰著《戏曲史志研究》;戴云、戴霞著《傅惜华的研究著述与其戏曲收藏》;刘文峰著《戏曲的生存现状和应对措施》;王馗著《梨园与岭南戏曲——广州外江梨园会馆碑记研究》;刘彦君著《中外戏剧史》;吴文科著《中国曲艺通论》等。

  五、中国艺术研究电影学与广播电视艺术学系专业介绍:

  电影学与广播电视艺术学系的前身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1984年获电影历史及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电影学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得电影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电影学博士学位研究生。2004年,电影系更名为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系,分为电影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两个专业,并于2005年开始招收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博士研究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中国第一批电影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首开我国电影学研究生培养的先河。以李少白、邢祖文、郑雪来、俞红、李小蒸、章柏青、贾磊磊、韩树站、刘树生、丁亚平、高小健、李芝芳、纪令仪、谷时雨、赵卫防、秦喜清、赵小青等为中坚力量的学术团队从理论上建构了我国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与教学的基本框架;原文联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仲呈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原中央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主任路海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新闻部教授高晓红等院外名师相继受聘担任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师,进一步加强了本系的学术力量。几十年来,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系已培养近200位博士、硕士毕业生,他们相继走上工作岗位,有的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继续从事研究或领导工作;有的活跃在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深圳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的教学最前线,有的在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出版社、《人民日报》等企事业单位承担行政或创作工作,均成为影视领域从事学术研究、教学、评论、创作的领军人物及中坚力量。

  电影学专业

  电影学作为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将电影作为艺术审美现象、大众传播媒介和社会文化现象进行考察,着重研究电影的艺术创作规律与接受规律,借鉴与融入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又与美学及艺术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连与互动,逐渐分离出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影诗学、电影心理学、电影社会学和电影语言学、电影符号学等。但综合而言,电影学主要分为电影历史、电影理论及电影评论三个研究领域。

  数十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电影学研究在中外电影史、电影艺术理论、电影批评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电影美学、电影史学、电影语言学、电影观众学、电影心理学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上尤具开拓性和创新性。尤为可贵的是,几代学人对中国电影史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收集和整理,建立了电影资料室,解放前电影历史资料的完备程度居全国首位。目前,电影学博士招生的方向主要有章柏青研究员招收的当代电影研究方向,丁亚平研究员招收的中国电影史研究方向,高小健研究员招收的中国电影研究方向等。硕士招生的方向主要有贾磊磊研究员招收的电影理论研究方向,丁亚平研究员、高小健研究员招收的中国电影史研究方向,赵卫防研究员招收的港台电影研究方向,秦喜清研究员招收的当代外国电影理论研究方向,李清副研究员招收的文学原著改编方向、孙承健副研究员招收的影像叙事研究方向等。近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专业在电影史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当代电影创作实践,努力从文学、艺术、文化的角度,构建我国电影历史、理论及批评研究的完整体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电影学研究领域拥有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在电影史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有《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上、下)、《电影历史及理论》、《影史榷略》、《中国电影史》、《影像中国》、《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简史》、《中国电影批评史》、《中国戏曲电影史》、《中国武侠电影史》、《香港电影史:1897-2006》、《中国电影》、《老电影时代》、《电影的踪迹》、《新兴电影:一次划时代的运动》、《中国新时期电影回顾》、《一部影片的诞生》、《当代香港电影史》、《世界艺术史?电影卷》、《当代俄罗斯电影》、《俄罗斯电影透视》、《映像馆?导演林权泽》等专著;电影艺术理论与批评方面有《电影美学问题》、《电影学论稿》、《电影语言学导论》、《电影观众学》、《中国第五代电影》、《银幕上的意义——电影的观赏与阐释》、《影像的传播》、《武之舞——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态与神话》、《什么是好电影》、《当代华语电影探索》等专著;电影理论译著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美国电影的兴起》、《电影的元素》、《印度电影史》、《电影表演》、《熊井启的电影》、《苏联电影文集》、《普多夫金全集》等;电影工具书有《世界电影鉴赏辞典》(1—4卷)、《梦与非梦——世界名片赏析》等。此外,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研项目,如:《中国电影艺术50年》、《近三十年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影视卷》、《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与理论》、《俄罗斯电影产业研究》、《中国戏曲电影艺术论》、《百年中国电影名著/原著改编史》等,这些学术成果已成为电影学教学与研究的宝贵资源与财富。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

  广播电视艺术学是20世纪伴随电子技术飞速发展而诞生的新兴艺术学科。该学科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广播电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把握广播电视艺术的语言特点、思维方式及独特的审美特征,认识广播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及其未来发展的主要走向,并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实践中去,推动广播电视艺术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教学依托中国艺术研究院这一综合性艺术机构的学科群体优势与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融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力量,整合式、前瞻式地培养相关领域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我院对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建设注重继承史、论研究的传统,通过对电视经典作品和代表性作品的观摩与研读,在掌握大量影像研究资料和以往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性学术研究与探讨,学习和掌握从事该学科研究的有效方法和基本规律,提高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努力推动关于广播电视的前沿性、边缘性研究,寻求新的学术增长点,反映当代最前沿的审美思潮、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能力,依据广播电视艺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态势,进行新的理论开拓和理论建设。目前,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博士招生方向主要有贾磊磊研究员招收的电视理论与批评方向;仲呈祥教授招收的中国电视剧发展史方向等。硕士招生方向主要有贾磊磊研究员招收的电视批评方向,张宏森教授招收的电视剧编剧方向,高晓虹教授招收的电视制作研究方向,赵小青研究员招收的电视电影研究方向,许靖副研究员招收的当代电视剧研究方向,潘源副研究员招收的国外电视理论研究方向等。

  此外,我院与业内其它研究机构和院校的相关研究与教学接轨,通过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相关机构和院校的合作,加强各方在资源、人力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在研究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注意突出广播电视的职业特点和要求,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需求,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与技能训练,促进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有效结合。

  我院在广播电视艺术学方面的成果丰富,电视艺术理论与批评方面的专著有《影像的传播》、《多媒体艺术》、《全能语言的文化时代——电视文化研究》、《影视艺术传播学》;外国电视研究方面有《日本电视》;译著有《电视表演》、《上个世纪的思考——国外艺术名家论电视》等;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广电部社科研究项目《中国电视电影十年1999-2009》、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级课题《电视艺术、技术与媒介文化价值研究》等。这些科研成果与研究项目为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与参考。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信息、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球球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