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怎么样)

sukai 06-11 33

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冰城夏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黑龙江省教育、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是黑龙江省属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重点院校,是“十三五”时期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百所高校之一。

  

各学院简介以及专业设置

?

  教师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是我校教师教育的主要实施单位,设置3个教学部,并设置黑龙江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中心等2个中心。学院计划从2011级对外汉语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数学教育、物理教育、生物教育、地理教育、化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等专业统招师范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成“行知实验班”,进行卓越教师培养。

  学院负责学生的学科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的培养;负责组织和指导学院学生教育实习与实践活动;负责教育硕士的培养与管理;负责学科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负责学科教学论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负责组织和指导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论硕士和学科教学论博士的教育实习与实践活动。

  学院将在我省建设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教育实习基地,搭建我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合作平台,组织省内名校名师建立双师型教学指导队伍,实现基础教育和高师院校的良性互动,有效提高师范生应用学科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的能力和水平。

  文学院

  中文系始建于1951年,是全校最早成立的科系之一。自那时起至2008年文学院成立,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中文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组建了实力比较雄厚的师资队伍,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传统,涌现出一些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声誉的学者,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术骨干。中文系自1960年开始设研究生班,研究生的培养开始起步。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设立研究生学位制度后首批获得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1984年,汉语言文字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等专业又获得国家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含8个硕士点。

  1998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点零的突破,填补了我校博士点的空白,亦成为当时东北地区省属重点高校唯一的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2003年,文艺学专业又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文学院有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艺学两个博士点,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艺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有“中国古代小说与诗歌研究中心”与“审美文化与龙江文学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省重点专业,现有省精品课3门: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和美学。基本形成了重点突出、优势互补、辐射力强的学术形态和学科结构。

  数学科学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成立于2007年12月,她的前身是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建立于1951年, 学校于1956年改为哈尔滨师范学院, 再于1980年改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学院下设数学系、信息科学系、统计学系三个教学单位和系统科学与数学研究所、曾远荣泛函分析研究中心两个研究单位。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师范类本科专业,并可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中招收统计学(非师范类)方向的本科学生。数学科学学院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学论方向)硕士学位点,可招收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与统计、运筹与控制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基础数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依托于数学系从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4年获基础数学硕士点学位授予权。数学科学学院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自数学专业建立以来,培养的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各个行业,其中有知名的企业家、政府机关领导,知名的中学校长、中学的特教及骨干力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历史文化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于2008年在原历史系基础上组建,其前身历史系创建于1951年,1958年率先在省内招收本科生,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2年始设旅游专业,1997年升为本科;2011年开始招收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本科生。目前学院下设历史系和旅游管理系,有历史学、旅游管理、文物保护技术3个专业。

  学院有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点和4个中国史二级学科硕士点,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实践基地1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教学名师1人,校教学名师3人,省级精品课3门,校级精品课1门,校优秀教研室1个。学院辖历史研究所、东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历史学会等研究机构。

  历史学专业在世界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东北地方史等方面的研究居于省内前列,形成显著特色和优势,在国内颇有影响。旅游管理专业为黑龙江省最早设立的此类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兼顾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依托地域优势特色在黑龙江旅游资源开发和冰雪旅游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物保护技术专业适应了市场需要,就业前景良好。学院为省内外培养了大批历史学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7年12月,其前身是我校1951年设立最早的四个科系之一的生物系,2002年生物系更名为生物学系,同年与地理系组成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07年7月,原呼兰学院生物系实质性并入校本部,同年12月单独建院成立了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09年9月,原阿城学院生物系全体师生并入我院。 现下设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园林设计系、生物制药系。学院现有 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5人,讲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3人,在读博士1人,拥有博士后教师9人,进站1人。教师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3人获得校宁齐堃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我院教师目前主持在研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省级科研项目19项。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366篇。

  化学化工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创建于1951年,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四个科系之一。2002年与物理系合并,组成理化学院。2007年独立建院,成立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956年开始招收“化学专业”本科生;2003年招收“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2009年招收“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2年获得“材料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院校时,化学系成为首批招生单位;2005年招收农村教育硕士,2007年承担高校教师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六十年来,已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为龙江大地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8年。我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其主要专业依托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本科专业。1964年学校原政治系内成立共同课教研室,1972年该教研室从政治系内独立出来,组建了马列教研室,作为独立的教学机构承担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和科研。1982年该教研室改称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2008年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年学院荣获黑龙江省教育系统第三届师德建设“先进单位”,2016年学校集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人才团队、科研基地等优势资源,组建了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年以第一名的身份成为黑龙江省首批五所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

  学院现由政治系(包括哲学教研室、政治学教研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等3个教研室)、科学技术系、马列教研部(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形势与政策教研部等5个教研部)等两系一部构成。承担全校本科、硕士、博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本科的专业教学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人才培养工作。

  法学院

  法学本科专业是在1999年申办和创立的,2001年开始招生,十三年来招生2100多人,目前招生规模每年保持在100人左右,生源比较稳定。从2015年开始招收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学院目前各类学生人数为400人,近年来每年招生数约为120人左右。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法学专业形成了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最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保持在80%左右。黑龙江省教育厅还依托哈师大法学院建立了黑龙江省学生权利维护援助中心。法学院的教学、科研和法实践基地设施比较齐全,其中包括模拟法庭、法学类图书资料室等,有50余种中外期刊,法学类图书 2 万余册,学院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地都建有法学实践基地。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我校初建时期的教育学教研室,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建校时最早的部门之一。1959年成立教育系并招收本科生,1963年与政治教育系合并。1979年恢复教育系建制并开始招收学校教育专业本科生。2002年3月原教育系与原教育技术系合并成立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8年1月在学校院系结构调整过程中组建为现在的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多年来致力于学科学位建设和专业发展,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目前,学院教育学科拥有一级学科 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心理学科拥有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两个硕士学位授予权;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开设5个本科专业:教育 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其中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比较教育专业是校级重点专业。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成立于2008年,由经济系、会计系、投资系组成,现开设经济学、会计学、贸易经济、经济统计4个本科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学位点(涵盖金融学、产业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四个二级学科)。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1人;有博士后资历者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获得注册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等资格的双师型占教师总数25%。近年来,全院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5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7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5部,科研获奖18项;3名教师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20人次获“王振华管理、经济类奖教金”,多人获教学优质奖、教学成果奖。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主动适应社会对经济人才的需求,发挥专业优势,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拥有与股市同步的模拟股票交易实验室、金融综合实验室、财务综合实验室和会计手工实验室。与抚远市、华夏证券哈尔滨分公司、华润集团、九三油脂集团等地市和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近百个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多维平台。学院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英国伦敦南岸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名校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为有志于出国深造的学生架设了桥梁,同时积极培养来华本科、硕士留学生达20余人。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是以1994年国家首批批准开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四所院校之一,是为社会培养高层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学院的使命是“创造能够促进中国社会转型和管理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培养引领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管理人才”。按照“建一流学院、创一流学科、办一流专业、育一流人才”的目标,逐步形成校、企、政府紧密结合的教育、研究与应用平台。

  自学院成立以来,通过学科重组和行政机构调整,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下设工商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系、实验教学中心,开设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七个本科专业。管理学院拥有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3人、讲师20人,具有博士及在读博士14人。拥有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综合大楼,包括营销策划与电子商务操作室、物流业务流程操作室,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人力资源专业操作室、劳动与社会保障实训室,有100余种中外期刊,藏书6万余册。

  东语学院

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怎么样)

  东语学院成立于2007年,是在1972年创立的日语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新兴学院。由日语系、朝鲜语(韩语)系、阿拉伯语、英语教研室、公共日语教研室、日本问题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构成。现开设日语教育、日语(非师范)、朝鲜语(韩语)、阿拉伯语四个本科专业。学院设有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招收日本文学、日本文化、日语语言学三个专业方向的学术硕士研究生,同时还招收笔译、口译两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MTI)。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地缘优势,与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弘前大学、上越教育大学等15所大学,韩国国民大学、韩南大学、檀国大学6所大学,埃及坦塔大学、亚历山大大学等2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联合培养本科学生。学院毕业生实际就业率连续十二年在90.6%以上,大多数面向国内高校、日资企业、韩资企业、外事部门、新闻出版、金融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跨国就业于日本、韩国的知名公司企业。我院拥有研究生推免权,可推荐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至国内外高校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25人;每年聘请日本、韩国、埃及、也门等外籍教师1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学院基础设施齐全,拥有独立的图书资料室与阅览室,中外专业藏书达1.5万册,有学术期刊百余种。另外还有多媒体语音室、独立的同声传译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等。

  西语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创建于2008年初,由英语教育系、应用英语系、法语系和西葡语系四个单位组成。上世纪70年代哈师大外语系成立,共有英、日、俄三个语种。1972年英语专业开始招收专业学生,1992年英语系独立建系,1999年随着形势发展,英、日、俄三个系和大学外语教研部组建成哈师大外国语学院。

  西语学院拥有一流的外语教学设施和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现有语言实验室10个,数字化多功能语言实验室1个(68座),微格教室2个,可接收英、俄、法、日语等外语节目的卫星终端60多个(每个学生教室,教师教研室等都有外语电视节目接收终端)。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为1000余万元。学院有两个专业资料室,现有中外学术期刊150种,其中外文期刊80种,现有专业图书(不含校图书馆外语专业图书)4万余册,音像资料300多套。

  目前,西语学院可在英、法、葡三个语种五个本科专业上招生。英语专业已在本科、研究生两个层次上培养专业人才,具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课程教学论三个专业的硕士授予权,同时具有英语教育和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英语语言文学是省级重点学科,英语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英语专业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

  斯拉夫语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学院前身俄语系自2000年至今始终致力于打造中俄联合办学模式,为学校中外联合办学做出了贡献。与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莫斯科师范大学、圣彼得堡赫尔岑师范大学、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师范大学、哈巴罗夫斯克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互派学生、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斯拉夫语学院设有俄语系、波兰语系、俄语教研部、俄语教育研究中心。目前俄语系本科学生687人、研究生51人。俄语教研部承担学校俄语共同课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教学任务。公外俄语本科生256人,硕士生、博士生61人。波兰语专业于2009年成立,2010年获教育部批准,这使得我校成为我国继北京外国语大学之后全国第二个开设该专业的院校。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1993年成立计算机系,2007年成立学院,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势,经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复,于2008年成立了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2009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有四系一部,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数字媒体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和计算机公共课教研部。

  学院现有4个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本科专业,其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校级重点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为黑龙江省人社厅重点学科梯队。学院拥有教育厅智能教育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省高校机器视觉智能检测工程研发中心、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省级游戏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院现有教职工98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人,省级中青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4人,教授12人,副教授25人,博士26人。学院现有教学名师3人,优秀青年教师3人,宁齐堃奖获得者5人。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吸引和汇聚了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人,博士后4人。

  学院下设物理系和光电信息工程系,现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光电信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约1300人;学院在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和材料物理与化学六个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在校硕士生约120人;物理学为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特色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现有三门省级精品课程。学院科研工作以科学前沿为导向,既鼓励原创性基础研究,也积极推进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应用研究,同时提倡不同优势学科之间的交叉拓展,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近五年主持国家级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近30项。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近100余篇,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特别是在纳米材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及应用研究”团队为黑龙江省首届十个科技创新团队之一。学院拥有“光电带隙材料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先进功能材料与激发态实验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和“低维体系与介观物理”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地理科学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系初创于1958年,同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62年招收本科生,至今已走过了57年的发展历程。通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地理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拥有了包括地理学(师范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和资源勘查工程(工科)在内的五个本科教育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三个二级学科在内的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自然地理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科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地理学科为黑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为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梯队。近年来,学科积极从国内外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素质高、学缘结构多样、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的以教授、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人员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已经形成了以省级领军人才“535工程”梯队和“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为核心,具有较强研究实力、较高研究水平和突出地域性研究特色的优秀学科团队。

  体育科学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于 1999年12月成立,是由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部合并而成。 学院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四个本科专业,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同时招收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硕士、体育专业硕士及同等学力研修班等形式的在职研究生。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是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重点学科,《田径》、《体操》课程是黑龙江省精品课程。体育科学学院是教育部全国学校体育学科重点建设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二十一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6人,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73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学缘结构趋于合理;学院现有国际级裁判5名,国家级裁判10名。学院拥有 12000平方米的现代体育中心一座,其中包括400米塑胶田径场一个,体育竞赛馆一个,游泳馆一个,教学训练馆内含网球馆、篮排球馆、体操馆、武术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400米火山岩田径场一个,室外沥青篮排球场30片、网球场18片,体育教学、办公楼一座,教学环境条件在国内堪称一流。

  音乐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由1956年成立的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和1965年并入的哈尔滨艺术学院音乐系发展而来的。著名音乐家唐学咏、陈德义、汪立三等曾在这里执教,打下了良好的学术基础。近年来,学院获得了快速发展。学院现设有音乐学、音乐教育、声乐、管弦、键盘、舞蹈与戏剧6个系,是全国高校中仅有的7所拥有音乐学博士点单位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拥有艺术类博士学位点和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院校。学院还有“国家级特色专业”、“黑龙江省政府重点学科”、“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黑龙江省高校重点专业”和“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群 ”。学院在学科学位建设中高度重视音乐舞台表演实践。学院师生曾获得国家音乐文华金奖、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2次金奖多次银奖和多个国际声乐、器乐大赛奖项。学院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军乐团、长笛乐团保持着完整的建制,长期活跃在舞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每年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都有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专场演出。

  传媒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是一个实力雄厚、特色鲜明、肩负着培养高级传媒专业人才任务的教学与科研部门。学院由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动画、摄影、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学、录音艺术8个本科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本科生2200余人、硕士生230人。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硕士点,招收戏剧与影视学、摄影 、动画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美术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由1956年成立的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和1985年由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发展而来。承担着培养黑龙江省美术与设计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和基础艺术教育师资的双重任务。学院目前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予权;拥有一个美术学省级重点学科人才梯队;一个美术学省级重点学科以及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群。学院还拥有一个国家级(B类)特色专业;一个国家级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包括10个专业方向。

拼博奋斗

数载耕耘

结出累累硕果

收拾行装

勇敢前行

师大与你相约

???????????

  关于我们

  ■ 策划 | 青年媒体中心新媒体中心

  ■ 监制 | 毕 坤

  ■ 责编 | 刘微微 吴碧佳

  ■ 编辑 | 鲁鑫岩 褚浩岩

  ■ 微博 | 哈师大社团联合会

  图文投稿or加入我们:hsdstlhhtg@163.com

Copyright © 哈师大社团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
分享